理星(天津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菜單 Close 公司首頁 公司介紹 公司動態(tài) 證書榮譽 聯系方式 在線留言
您當前的位置: 網站首頁 > 公司動態(tài) >磷脂組學:解析生物系統中磷脂功能的新工具
公司動態(tài)

磷脂組學:解析生物系統中磷脂功能的新工具

發(fā)表時間:2025-06-04

一、磷脂組學的核心內涵與技術框架

磷脂組學(Phospholipidomics)是脂質組學的重要分支,通過高通量分析生物樣本中磷脂的種類、含量及空間分布,揭示其在生理病理過程中的功能,該技術整合了質譜(MS)、色譜分離(如 LC-MS)和生物信息學工具,可對數百種磷脂分子(如磷脂酰膽堿、磷脂酰絲氨酸等)進行定性定量分析,其獨特優(yōu)勢在于:不僅能檢測磷脂總量,還能解析脂肪酸鏈飽和度、位置異構等分子細節(jié),為理解膜脂動態(tài)調控提供 “分子指紋”。

二、磷脂組學的技術突破與分析策略

高分辨質譜的關鍵作用

采用高分辨質譜(如 Orbitrap、Q-TOF)可區(qū)分質荷比相近的磷脂分子(如 PC PE 的分子量差異僅 16 Da),結合串聯質譜(MS/MS)碎裂模式,能確定磷脂的脂肪酸鏈組成(如 16:0/18:1-PC)和磷酸基團位置。例如,通過中性丟失掃描(如 PC 丟失 184 Da 磷酸膽堿基團)可特異性檢測各類磷脂亞類。

分離技術與定量策略

色譜分離:反相液相色譜(RPLC)基于疏水性差異分離磷脂,超高效液相色譜(UPLC)可將分離時間縮短至 10 分鐘內,提高分析通量;離子交換色譜(IEC)則根據電荷差異分離酸性磷脂(如 PS、PI)和中性磷脂。

定量方法:采用穩(wěn)定同位素標記內標(如同源性磷脂 - d7),通過同位素峰面積比實現絕對定量,可消除基質效應和離子化效率差異的影響。

空間磷脂組學的前沿發(fā)展

二次離子質譜(SIMS)和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(MALDI)成像技術,可實現組織切片中磷脂的空間分布可視化。

三、磷脂組學在生物醫(yī)學研究中的應用

疾病診斷與生物標志物發(fā)現

心血管疾病: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漿中氧化磷脂(如ox-PAPC)水平升高,其作為 LDL 氧化修飾的產物,可激活炎癥信號;磷脂組學顯示,ox-PAPC 的含量與斑塊穩(wěn)定性呈負相關。

代謝性疾?。悍蔷凭灾靖危?/span>NAFLD)中,肝組織磷脂酰膽堿(PC)與磷脂酰乙醇胺(PE)的比值(PC/PE)降低,反映線粒體膜功能異常,該指標可作為 NAFLD 進展的預測標志物。

細胞生理過程的機制解析

細胞凋亡:凋亡早期細胞膜PS從內側翻轉向外側,磷脂組學通過定量PS外翻率,可精確監(jiān)測凋亡進程;同時發(fā)現,凋亡小體中富含鞘磷脂(SM),其作為 “吃掉我” 信號促進巨噬細胞吞噬。

干細胞分化:胚胎干細胞(ESC)向神經細胞分化時,磷脂酰肌醇(PI)的磷酸化產物 PI (4,5) P₂含量瞬時升高,激活 PLC-IP3 通路,而磷脂組學追蹤顯示,該變化與神經誘導因子 Wnt3a 的刺激時序高度吻合。

藥物作用靶點與毒理學研究

ai藥阿霉素可插入細胞膜磷脂雙分子層,改變PC/PE的排列順序,導致心肌細胞線粒體膜電位崩潰;磷脂組學通過分析藥物處理后心肌細胞的磷脂酰甘油(PG)和心磷脂(CL)含量變化,揭示藥物誘導心臟毒性的脂質代謝靶點。

四、磷脂組學面臨的挑戰(zhàn)與未來方向

技術瓶頸:微量樣本(如單個細胞)的磷脂檢測仍存在局限性,目前單細胞磷脂組學需結合納米電噴霧離子化(nano-ESI)和超高靈敏度質譜,但難以覆蓋低豐度磷脂分子。

數據整合:磷脂組學數據需與轉錄組、蛋白質組數據聯動分析,例如構建 “磷脂--基因” 調控網絡,解析磷脂代謝酶(如PLA2PLD)對磷脂譜的調控機制。

臨床轉化:開發(fā)便攜式磷脂檢測設備(如基于紙芯片的質譜聯用技術),實現血液樣本中磷脂標志物的快速篩查,推動其在疾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。

五、磷脂組學的學科交叉價值

作為連接脂質代謝、膜生物學和信號轉導的橋梁,磷脂組學正推動多領域突破:在神經科學中,通過解析突觸小泡的磷脂組成,揭示記憶形成的膜動態(tài)機制;在合成生物學中,指導人工細胞膜的磷脂配比設計,優(yōu)化細胞工廠的代謝效率,其技術迭代不僅深化了對生物系統復雜性的理解,也為精準醫(yī)學提供了從 “脂質視角” 干預疾病的新思路。

本文來源于理星(天津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網 http://wjcb.org.cn/